開化一村一品 逐夢山鄉共富
春種一粒粟,秋收萬顆子。9月23日,浙江省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東陽主會場,連線了開化大溪邊鄉上安村,現場直播紅高粱豐收場景。
就在豐收節前兩天,記者慕名前去上安村探訪。車行至上安村村口,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非常醒目的展示墻,上書“上善若水、安家樂業”八個大字。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,上安村黨支部書記、村委會主任余雄富等候在村口,他一邊帶領我們往正待收割的高粱地走,一邊告訴我們,這是上安村的治村格言,更是村黨支部的奮斗目標,要把上安村建設成為一個鄉風文明“上善若水”,生產生活“安家樂業”的共富先行地、開化好地方。
家家種高粱
人人有收入
由于張藝謀電影《紅高粱》的先入為主,我們發出了“江南能種好紅高粱嗎”的疑問。陪同我們采訪的大溪邊鄉文旅辦主任鄭建平在梯田邊停下來,輕輕撫摸著沉甸甸的高粱穗:“你們看,有省城科技特派員幫扶,穗好大,個個有半斤重,今年夏天雖然旱了點,但又是高粱豐收年!
老鄭個子不高、臉曬得黑黑,一看就像農民,但一開口就顯出文化味,口若懸河,是開化高粱紅8090宣講隊導師。他是馬金人,2009年因工作調動來到有開化“小西藏”之稱的大溪邊鄉,2010年成為上安村駐村干部。也就是從那年開始,鄭建平和余雄富有緣相聚在一起,成為工作上的好拍檔。他倆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下,帶領全村黨員、干部和群眾,在上安村梯田上開始了“致富夢”。
全村從村口開始就高低不平,耕地全是缺水易旱的高山梯田,多為一兩米寬,被稱作“斗笠田”。早些年因為沒有水,水稻種不好,大多數村民被迫前往大城市討生活。余雄富原先在城里開過飯店,跑過買賣,2008年回村,從村委會主任干起,一干就是5屆。2012年開始,他和鄭建平一起搗鼓種啥能致富,根據旱地缺水的特點,在梯田上種過稻子、高山蔬菜、玉米、向日葵,都失敗了,最終在2015年找到了最適合上安梯田的紅高粱。
從2016年開始,村里先后興辦了釀酒作坊、榨油作坊,在紅高粱地里修起了游步道、景觀臺、游客接待中心等基礎設施,開始了鄉村景區建設,注冊了上安梯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,賣起了紅高粱酒、菜籽油等特色農產品。2018年在紅高粱基地成功舉辦了錢江源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、紅高粱文化節,初步打響了知名度。辦節期間,上安村與鄰近的杭州千島湖楓樹嶺鎮下姜村,簽訂了“上安下姜”鄉村振興合作協議,在楓樹嶺鎮同步建設紅高粱產業基地,與大溪邊鄉實現產業一體化發展。
余書記帶領鄉親們成功打造了“家家種高粱,人人有收入”的上安特色,村民們也從中賺到了真金白銀。全村梯田現在全部種上了紅高粱,實現紅高粱產業總產值500萬元以上,在家村民人均增收1.5萬元以上。2018年農民豐收節期間,央視新聞聯播10天之內連續播放了上安村民慶祝紅高粱豐收的場景。
余書記不善言辭,就由“新農人”鄭建平如數家珍地介紹:“如今每位在村里參與干活的老人和婦女,年勞務收入超過1萬元,以前還要在城里打工的子女寄錢回來孝敬自己,現在很多農民把錢打給子女幫忙還城里的房貸。外村的媳婦也愿意嫁過來,村里光棍漢少了!
一村富不是富,大家富才是真的富。去年8月,以上安村為核心,開化縣成立了“紅高粱共富聯盟”。目前,該縣已有12個鄉鎮20多個村種植了1萬多畝紅高粱,預計帶動高粱酒、高粱游等周邊產業增收6000多萬元。同時,上安村還成立了紅高粱共富培訓基地,帶動全省5萬多名山區群眾種植了13萬畝紅高粱,在全省各地點亮了一抹抹“高粱紅”!白詮纳习泊骞哺荒J交鹆撕,從廣西、湖南、江西等全國各地前來學習的人特別多。我們在上安村文化禮堂創辦了紅高粱講堂,推出了以產業發展為主題的系列課程,不僅要給來學習的人上課,有的時候還要出去分享。我當鄉鎮干部30年,現在很有成就感!编嵔ㄆ礁锌。
一村一品
讓城與鄉漸行漸近
習近平同志在2006年調研錢江源頭的開化縣金星村時,對時任村支書鄭初一叮囑道:“這里山好、水好、空氣好,將來通過‘山海協作’,空氣也能賣錢!睘殚_化探索山區共同富裕之路指明了目標方向和實現路徑。十多年來,開化一直在探索一條“空氣賣錢”、山區共富的模式。但是,受限于地理位置偏、資源少、基礎差,許多難題有待突破:如“山區封閉癥”的束縛如何掙脫,沉睡的文化資源如何激活等。來開化采訪之前,我們了解到開化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,促進城鄉、區域之間的均衡發展,鄉村以不同特色的農產品和非遺特色品牌為載體,節慶活動不斷。開化一村一品總體開展情況到底如何呢?
為此,我們到開化縣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請教了該局副局長錢聰。他介紹,開化這幾年圍繞“一村一品”,做精傳承與非遺特色品牌活動,扎實推進地域特色民俗文化活動,不斷深化中秋民俗文化節、根雕藝術文化節、開化龍頂開茶節三大非遺品牌活動;指導馬金扛燈、霞山高蹺竹馬、獅象燈舞、花棍舞、竹馬舞等代表性非遺舞蹈項目創新升級,使傳統活動豐富多彩富有感染力;豐富“非遺一臺戲”演出內容、演出形式和人才培養模式,由原先的“三進(進農村文化禮堂,進景區,進校園)巡演”模式升級為“定點演出+流動巡演”的“1+1”模式,常態化開展展演活動,進一步擴大非遺影響力。
在開化縣委宣傳部副部長胡思逸看來,開化為搶占“云上旅游”新機遇,推廣一村一品的力度非常大,縣委書記帶頭,用人人動手轉發的低成本宣傳,搭建跨部門、聯內外的“365微推窗”,每天推送“休閑開化”等公眾號矩陣,萬人轉發,用“腦白金”的宣傳模式霸屏朋友圈,在上半年全省文化和旅游產業穩進提質指數評價中位居全省第一。通過構建“領導干部帶頭推、公職人員全面推、市民群眾主動推、駐外鄉賢助力推、縣內縣外合力推”的宣傳模式,許多文章閱讀量上了10萬+,實現了“不花一分錢,開化有點甜”的宣傳效果。據悉,剛剛過去的“十一”期間,文旅訂單就接了很多。
一村一品的運作,離不開藝術鄉建的支撐。比如上安村為推廣紅高粱文化,特別創作了村歌《紅紅高粱溝》。以音坑鄉下淤村未來鄉村為樣板,開化將“藝創”全方位融入未來鄉村建設,著力打造“霞洲藝術村”,用文藝賦能平臺吸引資本入駐,用文藝賦能空間美化鄉村景觀,用文藝賦能產業帶動村級增收,用文藝賦能治理打造和諧人居。截至目前,成功引進15位藝術家駐村,安排1000余萬項目資金打造漢唐香府等26個文化味十足的文旅項目。2021年,該村旅游收入1490萬元,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.7萬元。
“一村一品旅游資源的全方位推介,是以打造山區共同富裕先行實踐地為目標的!遍_化縣委常委、宣傳部部長呂燕總結說,“今年以來,我們不斷激發一村一品在產業發展、精神文明建設、豐富文化體系等方面的作用,提升開化特色文化標識度,加快打造文化文明雙高地,在共同富裕中實現精神富有。同時構建365微推矩陣,把它作為鄉村振興戰略、山海協作工程的升級版,朝著更高質量城鄉、區域協調發展目標邁進!
綠樹村邊合,青山郭外斜。短短2天,我們行走在開化縣的上安村、姚家村、朝陽村3個美麗鄉村,似乎已經找到了山鄉共富的金鑰匙:空氣賣錢,不就是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嗎?全面小康,一個也不能少!物質富裕、精神富有的村莊正在通過一村一品的建設,吸引城里人到美麗鄉村駐留幾日,把城市優質資源下沉過來;村里的優質農產品則通過電商帶貨直播、辦節的方式流通出去,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,城與鄉相向而行、漸行漸近……這一切,離不開致富路上受過市場經濟熏陶、具有較高政治素質的帶頭人。在喜慶第五個“中國農民豐收節”之際,向余雄富、鄭建平這樣奮戰在“三農”戰線上的人們致敬!